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 |据AVC2022年数据统计
20年商显品牌全球领先  | 超级工厂入选世界500强代工厂
全国服务热线:400-888-7618

衡阳:用“钉钉子精神”做好教育扶贫

2019-04-01 00:00:00

10岁的刘奇(化名)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文冲完小四年级学生,父亲病故,母亲出走,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举步维艰。在政府的资助下,刘奇圆了上学梦。在学校,教师们不断寻找他的闪光点,并为此奖励他学习用品。现在的刘奇,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目前,衡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贫困家庭学生54514人。2018年,除10人因重度残疾或精神疾病不能接受教育外,其余54504人均接受了义务教育。

  近年来,衡阳市在教育扶贫上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还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努力使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教育扶贫带来的红利。

  “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在衡东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主任向培奎正在电脑前忙碌地操作。鼠标轻点电脑界面上的“全县数据汇总”一栏,各乡镇、学校实时更新上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全部显示了出来。

  “学生资助被称为教育扶贫的第一工程。教育资助是否精准,关键在于贫困学生识别是否精准。”衡东县教育局局长陈宏建告诉记者,衡东县自主研发的“一键式”学生资助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不仅将县教育局与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进行了数据联通,还可以自动纠错,实现了扶贫数据实时管理、动态更新。目前,该系统的数据准确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了扶贫数据“一键”报送、“一键”查询、“一键”汇总,轻松实现动态实时精准管理。

  为畅通学生精准资助的绿色通道,衡阳县投资创建了“学生资助及教育扶贫管理云平台”,并要求各乡镇学区和县直学校配备好扶贫信息员,并参加县里培训,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作用。为解决“信息采集数量大、录入上报错误多、匹配比对任务重”等难题,耒阳市研发了Excel数据录入匹配模板,将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四类贫困学生信息进行匹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目前,衡阳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库,覆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信息技术在衡阳市的教育扶贫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

  “全市共整理归集了73438名在校就读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并根据贫困家庭脱贫与返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衡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高建华说。

  在全面掌握贫困学生信息的基础上,衡阳市开展了“三帮一”劝学活动,对因贫、厌学等原因辍学、失学的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的办法,进行劝学和帮扶。针对不能随班就读但又不能到特校读书的残障儿童,衡阳市还专门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在衡阳县的乡镇中小学,有一群经过培训的特殊教师,他们是县教育局统一培训的送教群体,这个团队共有85名教师,为70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衡东县、南岳区等县区也都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确保了衡阳市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衡阳市政府还设立了“特困生专项补助”,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予以专项资助。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全覆盖享受政策资助的同时,还可以叠加享受学校资助和社会资助。衡阳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学校广泛开展各类捐资助学活动,捐助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目前,衡阳市幼教、义务教育、普高、中职等学生资助项目全部按规定落实,并做到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8年,衡阳市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73438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且按照最高标准顶格享受资助,并及时发放资助资金,做到了“应助尽助,一个不落”。

  让贫困家庭孩子就近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驱车从耒阳市区出发,半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了距离市区近30公里的耒阳市淝田镇红旗小学。

  红色校门的琉璃瓦上面,二龙戏珠的雕刻栩栩如生。围墙上喷绘的二十四孝图栩栩如生,校内浅灰色的沥青地面上矗立着一栋三层的楼房。淝田镇中心学校校长段红春告诉记者,红旗村是省级贫困村,几年前学校院子里还是荒草丛生,下雨天一片泥泞,是“精准改薄”工程让学校旧貌换了新颜。

  据耒阳市教育局局长刘书钟介绍,为了提高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耒阳市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2018年10月,耒阳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投入1250万元建设7所农村学校的187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安排资金1427万元对农村薄弱学校实施维修改造,拨付1662万元用于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的图书、体育器材及教学设备配置。目前,该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设了实验室、功能室,新添了教学设备设施,34个省定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

  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衡阳县开展了小食堂、小餐厅、小娱乐室、小澡堂、小宿舍等乡村学校“五小工程”建设。针对留守儿童多的农村小学,衡阳县施行乡村青少年宫和保育寄宿制试点。“2018年,衡阳县将86个农村学校旱厕改造成冲水厕所,改造改建44个农村学校厨房或食堂,改造改建澡堂28处,改造改建学生宿舍7处,完成贫困村学校改造改建13所。”衡阳县教育局局长肖高登说。

  “近年来,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衡阳市大幅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对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实行规划优先、资金优先、建设优先。”衡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马建新介绍,“全面改薄”按照2014—2018年规划,已全部完成1287所学校的改造任务,同时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师资是关键。为此,衡阳市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力量。2018年,耒阳市、衡阳县、祁东县等区县新补充的教师,绝大部分都安排在农村中小学校,并优先满足贫困村学校教师需求,目前贫困村学校教师总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2018年,衡阳市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形式补充教师2000多名,并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学校任教。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级教师培训中向贫困村学校教师倾斜,基本做到了贫困村教师培训范围全覆盖。

  衡阳市还委派了131名教师到祁东、怀化、邵阳等贫困地区支教,同时建立了城乡教师结对帮扶机制,全市共结成160对学校。同时构建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了偏远乡村教师特殊工作津贴,并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向偏远乡村倾斜。这些“组合拳”,改善了贫困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提升了办学质量,确保了贫困家庭孩子也能就近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强化“造血”让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

  “教育扶贫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满足于形式,必须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出可触可感的实事。”祁东县教育局局长王君辉说。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祁东县教育局在制定高中招生方案时,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实行中考加5分的优惠政策,2018年全县有1123名学生享受了这一优惠,其中有5名贫困学生录取到了省市示范性高中就读。在分配省市示范性高中定向招生计划时,对贫困乡镇初中学校提高3—5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贫困家庭孩子就读高中的几率。

  祁东县人民政府和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精准扶贫合作协议。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对祁东籍初、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学生进行招生培养,免收在校就读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及各类技工考试费,毕业后可根据毕业生和吉利基地双向选择的原则安排在吉利集团相关基地工作两年,期满后由毕业生自主选择。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各县市区加强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优质中职学校优先录取,并合理引导其选择就读学校及专业。在祁东县职业中专、衡阳技师学院设立了同心温暖工程班,每校资助5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同时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对口优先推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

  要让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很关键。为此,衡阳市积极实施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推进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积极配合市扶贫、人社等部门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为贫困家庭免费培养培训一名4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

  祁东县以县职业中专雄厚专业师资力量为依托,加强“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资金的整合利用,开展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年培训一万余人次。耒阳市也积极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零就业家庭的中职毕业生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就业率达100%。

  与此同时,衡阳市建立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增加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在“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计划的受益比例,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建立“帮、包、保”就业联动援助制度,实施“一对一”就业推荐服务、就业托底援助,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教育局党委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政治任务与头等大事,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常抓不懈,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衡阳市教育局局长程少平说。